回望2021這一年,鋁行業潮漲潮落、斗轉星移。電解鋁行業曾迎來鋁價飛漲的楊柳春光,鋁加工行業曾遭遇了成本上漲、資金壓力的雨雪霏霏,所有涉鋁企業都經歷了疫情防控、能耗雙控、“雙碳”目標的多重挑戰,忽而奔騰澎湃,忽而淅瀝蕭瑟。2021年的鋁業足跡,波譎云詭,功過是非,都如同清風,消逝在滾滾紅塵的時光隧道里。一指流沙,一段年華。
“雙碳”背景下,中國鋁業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擴大鋁應用辦公室資深專家熊慧介紹,中國鋁產業有非常完整的產業體系,包括鋁土礦開采、氧化鋁生產、電解鋁生產、鋁材加工,再生鋁以及一些輔料的生產。從產業規模來看,居全球第一。我國正在從鋁產業大國邁向鋁產業強國。
中國鋁業的“碳達峰”和“碳中和”是一場持續的硬仗,這個“硬”體現在難度上。從中國整個碳排放情況來看,減排任務艱巨。鋁行業在整個有色金屬行業中碳排放量最大,減排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如何打贏這場硬仗?熊慧表示,中國鋁業碳排放有可能在2050年左右達峰。從供應角度看,電解鋁的產能“天花板”為4500萬噸,目前已經達到4300萬噸。當消費達峰的時候,供應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未來的再生鋁,會有大量存量蓄積,這些鋁會慢慢進入報廢期,再進入循環使用。
面對新形勢,我國鋁行業發展不再一味追求規模擴張,智能制造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正面突破口之一。鋁加工企業主動調整用能結構,著力推動裝備升級和智能化改造,促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技術與鋁工業深度融合,探尋鋁業發展的新路徑。
鋁價上漲為鋁企業帶來了階段性業績增長,但同樣要看到鋁價上漲所帶來的生產成本上升、中下游企業利潤被擠壓、國內外市場需求回落、產業升級和用能結構調整等問題與挑戰。因此,將鋁價維持在合理區間有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有利于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有利于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他呼吁行業內的主要企業攜起手來,主動作為,帶頭維護產品價格秩序,做好行業保供穩價,穩定市場預期。同時,通過提升資源利用水平、強化生產管理效能、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再生產業等舉措,積極應對企業成本上升的壓力,共同維護產業鏈的良好生態。此外,面對“雙碳”目標,電解鋁行業更應積極做出實際行動,優化能源結構,提升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占比,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大鋁的循環再生利用,提升工藝和管理水平,切實走出低碳綠色發展的道路。
展望2022年,我們認為——整體鋁市基本面呈供需兩弱。
供應端:碳中和政策背景下,電解鋁作為高耗能產業新投產能釋放受阻,此外我們對于21年減產項目的復產預期也持謹慎態度,料22年供應端增量有限。需求端:地產、汽車等傳統板塊表現平平,新能源領域潛力大但帶動有限;海外宏觀流動性逐步趨緊下,鋁材出口增速或將放緩,預計明年整體消費呈弱增長。
成本端:由于氧化鋁、煤炭價格仍有下行空間,成本支撐或將進一步走弱。
觀點:
我們認為2022年電解鋁呈供需緊平衡,成本下行預期下,鋁價重心有下移空間,因此預計鋁價或將偏弱運行。2022年滬鋁(19765, 665.00, 3.48%)運行區間16000-21000 元/噸,倫鋁運行區間2000-2800美元/噸。
展望2022年,鋁加工未來新的增長點仍會在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發電及相關配套設施,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雙雙突破308萬輛,明年預計會突破500萬輛,故會帶動板帶箔、型材的整體增長,希望各鋁加工企業及相關裝備企業抓住機遇,調整好結構,共促綠色低碳鋁產業美好未來!